攝影乾貨丨一個人旅行,如何拍出刷爆朋友圈的照片?
這是<[全網唯一]間隔年旅行攻略>系列
【第5篇】
攝(zhuang)影(bi)技巧……
被催了好多次了……
如果世界上有一種方法
一秒鐘拯救遊客照
想學嗎?
出來旅行,本來打算是:
「隨手」拍兩張。
發朋友圈騙騙贊就行了。
結果引來一堆好奇寶寶,
都來問我:
「老鐵,誰給你拍的啊?」
我淡淡地說:
「自己拍的啊~」
結果紛紛diss我:
「你當我三歲啊?」「我都四歲了!」
「快說!不然咱們紅色感嘆號見」
「拉倒吧你,這角度,你八隻手呢!」
「……我想靜靜」
「什麼?靜靜是誰?她給你拍的?!」
「……」
【獨白篇】
好了,我不理他們了。
說正事兒。
出門在外,
連照片都沒有一張,誰證明你到此一游?
照片裡面連自己都沒有,誰知道你是不是去百度扒的照片?
背景全是大媽,莫非你也跟了¥99的「夕陽紅」旅行團?
一個人旅行是賊苦的,
有誰會成天沒關係?
陪我一起漂泊「138天,21個省,11700公里」……
得了得了,
自己吹的牛逼,
含著淚也要……
【裝備篇】
我並沒有帶什麼牛逼的裝備。
「佳能5D在手,說走就走」?
天真。
太依賴裝備,註定不會有成長。
▲這是我裝備的「全家福」
作為一個「圈紅」,我出門不僅要帶攝影裝備,還要帶凹造型的配飾。這是我的原則。
這些東西依次為:
奶茶杯,帆布袋,墨鏡,手錶,復古眼鏡,廣角鏡頭,拍照機,漁夫帽,頭帶,自拍支架,三腳架,衣服,摺疊背包,收納袋。
▲拍照手機
網上隨便買的一個備用機,幾百塊,拍照專用。
1200w像素,足矣。
新機電池很耐用,能夠持續使用8小時以上
剛開始的時候買了16G,後面才知道自己錯了。
完全不夠用,基本上每天都要清理照片,非常佔用時間,好在後面配了一個16G的擴展卡。(by[問雨說間隔年旅行])
▲便攜三腳架
可伸縮、可摺疊、可手持。
收縮起來大概50cm,最長可伸展到2.1m,靠譜;360°全方位無死角。
這個很輕,大概也就一公斤吧,而且能放入背包,很多安檢場所也可以直接過,美滋滋。
▲拍照支架
同樣非常便攜,收起來只有20厘米。
自帶藍牙可以遠程快門。(10m範圍)
稍微貴一點的支架還自帶補光燈,網紅必備直播神器。
經過我的大量實驗事實證明,藍牙信號是受磁場影響的。
所以藍牙,也不是特別好用。經常一個場景我要跑很多次,就因為,藍牙斷開連接了。
▲廣角鏡頭
由於廣角鏡頭還是挺貴的,我真的是糾結了很久,直到南京才下狠手。
實在是因為之前拍得非常不爽,手機自帶的鏡頭都太窄了,很多景物拍不完整。
偷偷告訴你,廣角鏡頭自帶縱深BUFF,分分鐘拍出大長腿~~(by[問雨說間隔年旅行])
好了,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裝備了。
看完之後你可能覺得我挺作的,沒錯,我也這樣覺得。
138天,每天背著這么大個包,平均徒步10公里/日,可想而知……
(聽起來我好像在傳授旅行減肥秘訣?)
功夫不負有心人,好在,還是有幾張像樣的作品。
【秘笈篇】
入門難度
避開人潮,擺脫遊客照
中山橋應該是我進入自拍生涯的第1張吧。
到每個地方的著名建築來打卡,已經成了家常便飯。但是自拍角度+背景全是遊客,已經看得非常厭煩了。
要避開整個人潮,獨攬整個景物,怎麼做?
秘訣就是,早上6點到這里。
沒有辦法,中國哪哪人都多,要想不拍背景全是人的遊客照,就只有趕個大早,跟大媽們和時間賽跑。
初級難度
場景為王,靈光乍現
「到此一游」的最佳演繹方式是什麼??
下面這張圖是外國版本的到此一游。哈爾濱的中央大街是個不錯的選擇,東方莫斯科不是浪得虛名的,滿大街的復古俄式建築(本來這里歪果仁也多)。
那麼問題的關鍵,就是如何把自己拍進這個異國風味的建築里?
答案是:靈感。
9月份,哈爾濱的早上太陽4:00就出來了,本來想拍個跑步,可以把整條大街都拍進去,但是6:00到這里的時候已經是人滿為患了(注意圖中的車輛)。
沒錯,東北人不僅戴大金鏈子,而且起得也很早……
於是我帶著滿嘴的鬱悶,在這條全世界僅存最長的步行街遊盪,陽光迎面撲來,非常柔和,就像媽媽的手。
走到這個路燈桿時,腦子里一下就閃過電影里的場景……
我把三腳架擺在路中央的時候,引得眾人紛紛圍觀,這種情況真是令人又尷尬又緊張的。
中國的民眾就喜歡圍觀吃瓜,沒辦法……
「沒看拍電影呢!堵著幹嘛??」我在心頭懟了一句。
拍了趕緊溜,好在沒有影響我發揮~
中級難度
按圖索驥,依葫蘆畫瓢
攝影這東西有時候就跟寫文章一樣,需要靈感,但是更需要平日的積累。
如果拍出來就很平常,我寧願不拍。所以每當我找好目的地,就會去找一些關於這個目的地相關的圖片素材,看一看別人拍的,培養一下自己的審美,激發一下靈感。
找到的圖片往往都是妹子,又很無奈。
對於女生來說,場景不太重要,只要穿得美美噠就好~
唉,還不是看臉……
這里還有個小插曲。
我到這個地方時,正好有個穿著……那啥小姐姐也在那兒,拿著一個卡片機、一個類似我的這種支架,顯然。
「我幫你吧!」,我走上前主動「獻媚」。
「嗯?」她很詫異地看了我一眼。
「助人為樂嘛~」我朝她甩了一個無法拒絕的微笑。
「哦?」她開始上下打量我,目光停留在了我手上的三腳架。
「好啊!……你也是來拍照的吧~」態度180°大轉喲~
接過她的卡片機,就開始指揮著她拍……交談里知道她是做主播的,原來是「網紅」啊。(by[問雨說間隔年旅行])
等我用自己的手機拍的時候才發現,卧槽,她那個卡片機是廣角啊,難怪我拍的那麼順手,這手機根本拍不出來我要的效果啊……
傷腦筋!
有人問你怎麼不讓他幫你拍,而是幫她拍啊?這位同學問得非常好。
見色起意?
我不過是想讓她趕緊拍完走人,給我騰出位置來。
結果拍完之後,「哎呀,不好意思啊,我現在要去趕飛機呢……真是不好意思了喲……謝謝你啦,拍的不錯哦……拜拜」,給世界留下一個背影。
有人問你自己不是廣角嗎?怎麼不用?
這個問題也問得非常好。
手機外接的廣角鏡頭是有畸變的,所以,對於這種幾何形的場景,我是不太願意用廣角的。
本來想借那個妹子的卡片機,結果她……唉。
只有「三分拍,七分修」了。
高級難度
隔空按快門,減肥秘方
聽聞河海大學是《致青春》的拍攝地——名聲大噪的旋轉樓梯,慕名而來。
萬萬沒想到,卻被看門大爺攔在了外面。
「老阿公,我想進去看看樓梯」
「刷校園卡進唄」
「那啥……我是隔壁學校的」
「哦,原來你不是我們學校的……不行!」
「哎喲……大爺,通融一下吧,我就進去看看樓梯就走」
「樓梯有啥看的……這倒霉孩子」,一股東北味兒……
於是我使出了殺手鐧——滿臉堆笑!
「說了不行就不行……你走吧」
於是我悻悻地走了。
到大門口時,突然鑽出一個女聲,「哎,同學……」。
「我又不是這個學校的,怎麼會有人認識我?應該不是叫我吧」,心情極度沮喪,頭都不想抬一下。
「哎?你是不是想進去看旋轉樓梯的?」她跑到我面前來,朝我揮揮手。
「嗯?……哦……嗯!!……所以,你有辦法吧~」悲極生樂。
「……走吧,我帶你進去。嘿嘿~」,她揚了揚手中的校園卡。
「對了……我不是你們學校的哦……」我怕身份暴露,連累她。
「哎喲,走吧……一個男生怎麼婆婆媽媽的……我早就看出來了……」
原來,天使是真的存在的~~
回正題。本來想拍一個下圖這樣的——
但是思前想後,除非我有路飛那樣的手臂……
傷腦筋!
整個樓梯是這種格局的——
所以,如果不是兩個人配合根本拍不了。
這時你們會想,「嘿嘿,這下你承認是找路人甲拍得了吧!」
圖樣圖森破~
讓路人甲拍?
攝影師的尊嚴何在?
(這大樓壓根沒人!)
於是我圍著樓梯轉啊轉,順便找靈感。
靈光乍現~就有了下面這種操作,太騷了!
也不知道我當時怎麼想的,30多米的高空,把手機凌空懸下來,一點都不擔心它出事兒,裡面還存著幾個G的命根子……
所以這種操作就是:
拍照點在A處,而我的人所在的點是B處。
所以,我要先在A固定好拍照設備,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跑到B處!
在我跑了幾個來回之後,卧槽,距離太遠,超過藍牙可控範圍……
傷腦筋!
最後,用了定時拍照:這就是說,我得在10s倒計時之內,從 A跑到B。
我的媽!……過程中要不斷調整構圖、人的位置、人的姿勢……又跑了幾十個來回……直接廢了……
我安慰自己,這尼瑪才是青春啊!
最後還是丟一張樣圖吧。
很氣的是,回去之後發現拍得不滿意:構圖普通、面部表情僵滯……
結果第2天我屁顛屁顛地又去了……(by[問雨說間隔年旅行])
瞅瞅,什麼叫儀式感?什麼叫執念?
【習作篇】
等待綠燈,在斑馬線跑來跑去(還好沒交警……)
LOFT復式房間,俯拍最好,場景全都能包含進去。
餵了2包玉米,按了300次藍牙快門,終成正果……
(對了,這個背景虛化是後期做的,很簡單,以後教)
【真相篇】
別總是糾結自己沒有好的設備、是理工男、沒有藝術細胞……
小白如我,
開局一個人、一隻機。
大概我啟程之前跟你水準相當,
只不過多了些儀式感、帶著點執念……
在半年時間中,我每天:
平均徒步10公里,
花6小時拍,
用半小時篩選,
1小時去圖片社區培養審美,
最後2小時修圖。
有圖有真相,還有故事。
別人只能看到你風光的照片,
但不會翻過來看看背後浸漬的汗水。
總有人認為你的光鮮是天賦使然,
卻難有人真正關心你蛻變的過程。
我的確遇見了更好的自己。
不是嗎?
我是問雨
90後,不正經的斜杠青年,「間隔年文化」送奶工。
你能在各大平台找到我[問雨說間隔年旅行]
PS
下期預告:
《想擺脫遊客照?我來教你一些獨家構圖方法》、《"三分照,七分修"——廢圖拯救計劃》